实用的常识网站!
当前位置:笔记号 > 生活常识 > 正文

乌鲁木齐海拔高度(乌鲁木齐的气候特点)

来自 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2024-03-26 16:00:43 阅读次数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地处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如果以天山山脉划分北疆与南疆,乌鲁木齐位于北疆的南部,西南有依连哈比尔尕山,西和北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有博格达山,东南方向有孔道连接南疆的吐鲁番盆地。乌鲁木齐扼天山南北交通隘口,历史上就是交通和军事重镇。

 

乌鲁木齐面积约1.38万平方千米,看起来像一个带着漏斗的容器。乌鲁木齐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地方海拔在680米-920米之间,最高峰为博格达山的主峰,海拔约5445米。

 

乌鲁木齐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漫长,春秋短促,夏季酷热。乌鲁木齐的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都很大,监测最低气温为-41.5°,最高气温为40.9°。天山北麓的年降水量不超过600毫米,沙漠、荒漠地带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乌鲁木齐的河流都是内陆河,河道短而分散,以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为主,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乌鲁木齐河自南向北穿过城区。

 

乌鲁木齐东南部位于天山中段与东段的缺口上,是西北-东南方向的风口。我们将风力分为17个等级,第10级风可拔树倒屋。乌鲁木齐东南部风口的风力,常达到第11级和12级,即一百公里/小时。监测到的最高风速,达到了16级,即每秒51-56米,接近两百公里/小时。

 

乌鲁木齐常住人口约408万(2022年),是新疆人口最多的城市。乌鲁木齐的用水,主要来自乌拉泊水库、柴窝堡湖等人工湖。

 

西汉初期,月氏从河西走廊西迁到伊犁盆地,途中意识到此处南来北往,是个交通要道,必须掌握在手里,便留下一支人马。后来留守的这些人发展成郁立师,中原称为郁夷,有190户,1445人,控弦331骑。

郁立师的作用主要是接应各路西迁的月氏人,为其引路,提供补给等。后来月氏完全大迁移,郁立师却仍留在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部落国家。

郁立师所处的位置,大致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所在,位于新疆的中心地带。

 

不久后乌孙尾随追击月氏到伊犁盆地,为了对付郁立师,乌孙将其从缺口处赶走,并留下一支兵马镇守。这部人马后来发展为且弥,有523户,3874人,控弦1310骑。

郁立师为了躲过乌孙追兵,举族迁徙到博格达山西北麓。乌孙人当然不会就此放过郁立师,仍派出追兵,郁立师则再次东迁上百里。追击的这支人马后来就在博格达山西北麓定居,发展为卑陆,有689户,2524人,控弦772骑。

 

图-大月氏和乌孙西迁

公元前60年,汉宣帝命郑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西域北道),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部)设立幕府,镇抚西域诸国,称为西域都护(官职三品),主掌西域军政。

 

图-西域都护府的位置

西域都护官职与郡太守相当,管辖的范围却远胜各郡,控制的军队更是达到控弦三十万骑。西域都护府管辖范围,包括怱岭东西、天山南北共四十八国,包括乌孙、大宛、龟兹等大国,完全断匈奴右臂。西域的军队,光是乌孙就控弦十八万八千八百骑,总计约三十万骑,此后汉朝频繁调动西域各国大军,北匈奴郅支单于就是在西域联军围攻下灭亡的。

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守境安土,处理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纷争,率藩属国防御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的稳定和发展。西域都护府的存在,令小国不再惧怕大国兼并,大国的扩张也受到钳制。

西域是大汉的疆域,藩属国内政诸部可以自行处理,但如果有牵扯到大汉的利益,都护府则可以处置。

 

图-西域大国

西域各国国王,世袭罔替,但王权更迭需要经西域都护府上报朝廷,由汉帝册封。朝廷在各国设置官员,包括王、侯、将、相、都尉、且渠、当户、译长等,有三百七十六人佩汉朝印绶,不过这些官员也是西域本地人。

 

图-北庭都护府

640年(唐贞观十四年),唐朝在天山北麓设庭州(今吉木萨尔),辖4县,今乌拉泊水库南侧为轮台县(乌拉泊古城遗址)。702年,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轮台驻军增加,地位相应提高。

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修筑一座土城,即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1760年,置乌鲁木齐直隶厅。1765年,迪化城(汉城)修建完工。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在迪化城西筑巩宁城(老满城)。

1884年(清光绪十年),新疆建省,迪化为省会,取代伊犁的地位。1954年,迪化改名乌鲁木齐。

版权说明: 本文 "乌鲁木齐海拔高度(乌鲁木齐的气候特点)": https://cnhonker.net/shcs/3208.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zot79@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文章总数
  • 461923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