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和繁衍的区别是什么(繁殖和繁衍的区别和联系)
繁衍是一种生存本能,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生产过程却带给母体不小的痛苦,这是否违反了进化规律呢?本文认为并不一定。
疼痛和应对炎症密切相关,可以改变生理反应,从而有助于应对损伤。在哺乳动物中,生育过程的痛苦通常不会影响可育后代的数量,因此这一状况不太可能被广义自然选择所排除。而对于非哺乳动物来说,情况却各不相同。有些物种甚至根本不感觉到生育的痛苦,也没有与身体受损相关的负面情绪或痛觉神经。
当前,人类的繁殖状况并不是最优解。例如,针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人类女性的骨盆宽度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似乎超过基因造成的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加剧了分娩的疼痛,但是现代分娩并不像媒体所宣传的那样痛苦,历史上女性的骨盆宽度与现在也有所不同,农业时代的饮食变化可能比骨盆宽度的遗传因素造成了更多的产科问题。
可以使用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通过剖腹产等方式。但是,我们仍需注意到繁殖的痛苦并不只是媒体夸大其词的结果。
动物行为学中假定存在的“本能”是指“无需后天学习的先天行为”,但其存在本身早已被质疑。事实上,哺乳动物需要进行交配、育幼等行为,这些都需要后天学习或自行开发。例如,缺乏“生活经验”的圈养熊猫等哺乳动物不知道如何交配,曾有饲养员给它们播放“动物色情视频”;一些动物园里未被自己的母亲照顾过的狮子也不愿照顾自己的后代。
看起来,并没有非人类动物觉得“生育后代是物种延续必须完成的任务”。非人类动物并不知道何谓物种和任务,也经常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让人教会它们这些概念。并且,没有多少人是为了延续人类而繁殖。
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让家族、自己的生命能够延续而怀孕并不多见。2013年以来,全球每年有超过两亿次的怀孕事件,其中40%以上是意外怀孕。意外怀孕的数量达到了每年四千多万次,其中约一半的意外怀孕以堕胎结束。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繁殖并非是物种生存所必须的条件。深海沉积物中的古老细菌代表的物种停止了繁殖,但仍存活至今。
长期传代的物种要么灭绝、要么分化为新物种、要么整个物种逐渐变得无法与祖先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而成为新物种。如果认为“生育后代是造物主预设的,不需要个体知道这件事也可以执行”,这将引发矛盾。如果造物主故意将生育过程弄得很痛苦,那么造物主是恶的。如果造物主无意地将生育过程弄得很痛苦,那么造物主是无能的。如果造物主自称要用生育的痛苦惩罚人,那么造物主既无能又恶。如果认为能创造世界或地球生物的“造物主”不至于如此无能,那么这表明造物主可能是恶的。在任何情况下,这都让地球生物遇到了深刻的存在危机。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繁殖是一种生存本能,疼痛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影响生育,但也需要注意到当前人类的分娩方式不是最优解,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繁殖过程。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到人类并非为了延续人类而繁殖,也不应该将繁殖的痛苦归因于所谓的造物主。
版权说明: 本文 "繁殖和繁衍的区别是什么(繁殖和繁衍的区别和联系)": https://cnhonker.net/shcs/112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zot79@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